差不多就挺好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2-22 08:10:13
允许自己不完美,允许别人不完美,允许事情不完美,有时候是一件需要努力和学习的事。
这里面包含了我们对现实中不如意的耐受能力。
我自己曾经就有些完美主义倾向,做事总希望自己做到最好,很多时候别人做,总还是不放心。
事事讲究细节,件件要求完美。
幸运的是比较早的感受到了挫折,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平凡。
人生起起落落,世上哪有什么完美无缺。
经历了一个挣扎落地的过程后,发现落在地面的生活反而生出了很多幸福感,不再为担忧掉落而惴惴不安。
目光从外界的评价上慢慢收回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。
开始享受我只是自己,而不再是谁的期待。
在开始做自媒体之后,读的书籍越来越多,内心越来越富有,也开始转变了人生态度。
记得,曾看过北大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老师演讲的《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》。
它暴露了让人震撼的“学霸空心病”:“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”“30%的北大学生厌学”。
徐老师认为,学霸空心病是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。
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,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最极端的做法就是放弃自己。
这些空心病并非一朝一夕,而是父母在追求孩子优秀完美的时候,只看重成绩,不看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。
导致越优秀的孩子,越容易“生空心病”!
徐凯文老师也曾说过,“先完成再完美”,这是一个重要的成事心法。
你永远不可能100%做好准备,只有投入进去,并不断改进。
凡事就一点:干就完了!
如果你计划或者想法的太多,就容易掉入完美主义的陷阱。
“哪怕每天只做5分钟,能够开始并投入就很好。” ——刘兴华
这句话看似简单,但是真的需要我们去用心学习,并长期坚持下去。
完美主义就像压在我们背上的沉重枷锁,让每一步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,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,而实际却徒增了许多内耗。
当我们学会允许自己差不多就行,反而走得会更轻松,也更持久。
心中有了更广阔的可能性,不用非要走到那个理想化的目标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?再精密的计划也会遭到意外打破。
所以,不妨试试在一个大方向的指引下,随遇而安,顺势而为。
当放下完美的期待,反而多了一份勇敢,而一旦开始投入,就可以从头脑的纠结和阻碍中挣脱出来。
体会到真实的对待这件事情的感受,而这可能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。
当然,完美主义的存在有一定的保护意义,我们可以先去理解自己,然后尝试慢慢建立新的方案。
放下禁锢,做更自由的自己。
其实,差不多就挺好。